本为“传统车企”的比亚迪,不走寻常路。
日前,比亚迪汽车正式宣布,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自 2022 年 3 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此举不仅使其成为中国首个宣布停止燃油车业务的传统车企,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正式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车企。
虽然电动化已成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车企也纷纷开启转型步伐,但方式大多比较缓和,几乎都是油电并举慢慢过渡,没有车企敢于放弃燃油车,把赌注全部押在电动化路线上。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车企停售燃油车时间点将大多集中在2025年,如北汽、长安车企就计划在2025年全面换道电动汽车。海外车企方面停售燃油车相对保守,普遍延缓至2030年左右。
据凤凰网科技发现,在比亚迪2021年业绩报告中,燃油车的收入占总收入约 3 成。这也引发了外界的疑问,比亚迪为什么要“自断一臂”?这是一时冲动还是自断退路?“断油”背后,比亚迪的估值和前景影响几何?比亚迪all in新能源车,对于汽车行业格局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凤凰网《风眼对话》栏目连麦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谈谈比亚迪“断油”背后的那些事。
十年内不可能完全“禁燃”
凤凰网科技:在全球热议“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关于“禁燃时间表”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歇,一些车企和国家更是明确公布了自己的“停售燃油车”计划和时间表。从各个国家和各大车企的表态来看,“禁燃”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您觉得,全面禁燃还有多久?
张君毅:为什么车企会提出“禁燃”?实际上能源的多样性一直是各企业追求的,很多企业都在研究清洁化能源,国内也在提升排放标准,诸如国6这样的标准。在美、俄、美、欧、中等国家的全球技术博弈中,可以发现美国也有了“排放门”时间,而欧洲也不得不放弃优化燃油车技术而转向研发电动车。同时,在“双碳”要求下,使得我国电动车汽车的发展速度被极大提高了。
现在,对“禁燃”最激进的不是美国企业,而是欧洲企业。因为,对于欧洲来说,很多企业提出“禁燃”的目的,不仅是推动电动车发展,而是配合“碳中和”实现的目标。“禁燃”不能理解成为直接把汽车的内燃机给禁掉,而是说逐渐的让所有的车辆电动化,使得电动化的比例在不断提升。
对于欧洲来说,大部分企业都是说不再生产纯内燃机汽车,但是对于现存的或者已开发的,比如增程式汽车还是会有。至于10年内能不能实现完全“禁燃”,这个需要结合当地法规政策以及消费者需求考虑。我个人预计,在乘用车方面,2030年车企会以暂停或减少出货、研发投放缓的方式降低纯燃油汽车生产比例,但是不可能全关闭掉。
比亚迪不造车可能比造车股价高
凤凰网科技:有网友说,比亚迪在玩概念,并不是真正的断油。它告别了燃油车,但同样拥有内燃机的插混车型,仍然是比亚迪的拳头产品。您对此怎么看?
张君毅:事实上,比亚迪所说的“禁燃”是不再生产纯内燃机汽车,并不是不再用内燃机发动机,因为无论是比亚迪现在还是其他车企在做的混动车,都是要用到内燃机。
比亚迪是一个以电池起家的一家公司,甚至我认为比亚迪是最早跨界造车的,这个公司最开始是做手机电池,后来做汽车电池,并逐渐开始开发内燃机汽车和电动车,客观来说,内燃机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比亚迪选择停止生产燃油车,其实是扬长避短,更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
凤凰网科技:在造车之前,造电池才是比亚迪的老本行之一。2003 年,比亚迪就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了,彼时就开始建设新能源车的研发团队了。这是否为比亚迪All in 新能源的底气?或者换个说法,比亚迪早有准备?
张君毅:比亚迪作为拥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在汽车产业竞争中一定是会有自己优势。在汽车行业100多年的发展史上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奔驰、宝马都是最早做发动机的,都是以核心动力技术起家的车企。而比亚迪在十几年前开始做汽车的时候,国内整个充电条件不成熟,所以比亚迪选择做内燃机汽车,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拥有了创新技术。随着电动车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而增程式混动车能减缓里程焦虑,比亚迪放弃纯燃油车,是很自然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其实很多企业在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时候,其实一种表达自己决心的方式,用来鼓舞投资人和用户,建立公司品牌形象。
凤凰网科技:外界对于比亚迪停产燃油车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说,比亚迪的这一步棋是壮士断腕,是一场追风口的豪赌;也有人说这是比亚迪是在革燃油车的命,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表态,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张君毅:行业会对这件事情进行更严肃的研究。一直以来,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领域都在进行概念游戏。国家定义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受到补贴的是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但一些纯电续航达不到43公里的插电式混动,是无法拿到补贴。但在个别企业统计当中,其实把这些车辆也是归纳为新能源汽车,今年,由于补贴退坡、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纯电动车销量有所下滑,而诸如比亚迪生产的插电混合动力式汽车销量有所增长。
凤凰网科技:在比亚迪宣布这个决定之后,公司股价迎来短暂的上涨,而从长远来看,这个决定对公司估值或者自身影响会怎么样?
张君毅:从大趋势来看,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可能适合燃油车和电动车一起发展,而对比亚迪来说,发展电动车是可以和公司本质的核心能力相符的。
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实长期以来,行业很多声音很希望公司作为单纯的一个电池厂,而不是一个汽车公司,那单纯从股价来说,如果比亚迪不造车,可能比造车的股价还高。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相关推荐
IT之家 2 月 10 日消息,广汽集团本周发布了 1 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 月广汽集团生产汽车 21.86 万辆,同比增长 14.0%;销售汽车 23.72 万辆,同比增长 9.2%...
科技前沿
日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辆前十五排行榜。 毫无意外,国内的动力电池厂商巨头宁德时代,继续引领全国,以8.13GWh的装机...
科技前沿
2月1日消息,据报道,特斯拉已经修改了在韩国为Model 3官网投放的广告,此前韩国监管机构,对该广告含有欺骗性数据进行了调查。 特斯拉韩国官网上的Model 3描述...
科技前沿
有消息称,苹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要代工厂商富士康和立讯精密是生产苹果汽车的首选厂商,这两家企业最近都有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的动向。 作为最大的苹果iPhone组装...
科技前沿
近日,快科技从官方获悉,比亚迪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能源转型,携手提升比亚迪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用户的充电体验...
科技前沿
国产车真的崛起了! 近日,英国威廉王子夫妇代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巴哈马,王子夫妇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国际机场获得了热情的接待。 原本这是很正常的一次访...
科技前沿
在电动车领域,传统车企落后了不少,在电动车豪华市场,传统车企的身影更是少见。而今,意识到差距的雷克萨斯,也开始行动起来。 日前,雷克萨斯官方继续发布了...
科技前沿
IT之家 4 月 8 日消息,今日,江淮汽车披露了 2022 年 3 月产销快报。 数据显示,2022 年 3 月,江淮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合计 43248 辆,同比下降 23.59%。其...
科技前沿
预测机构 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报告指出,由于芯片短缺,年初至今全球汽车预估销量已缩减约 140 万辆,本周将有 9.89 万辆汽车将无法完成组装,欧...
科技前沿
首次登陆PC平台的PS看家大作《最后生还者》首发坎坷,在Steam平台收获大量差评: 在3505份评价中,差评数量高达2355份,离恶评如潮(低于20%好评率)并不遥远。...
科技前沿
随着消费市场大环境的逐渐复苏,智能手机市场的热度也愈发灼热。 比如即将过去的这个 3 月,就是手机新品密集发布的一个月。 小编不完全统计了一下,光是比较热...
科技前沿
今晚的发布会上,Redmi Note 12 Turbo正式发布,卢伟冰也公布了最受关注的价格,16GB+1TB的版本只要2599元。 这样的价格是1TB存储手机中最低的,卢伟冰也公开喊...
科技前沿
在今晚举行的Redmi Note 12 Turbo新品发布会上,卢伟冰揭晓了该机的售价:1999元起。值得注意的是,这次Redmi Note 12 Turbo提供了16GB+1TB版本,售价2599元,是...
科技前沿
IT之家 3 月 28 日消息,上周,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表示微软 690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交易不会损害游戏机市场的竞争,从而扫除了这笔交...
科技前沿
极圈网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广州小漏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251号